当前位置:首页>专业群评估>P1专业群构建>1-1目标定位
 
[1-1] 06.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日期:2018-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为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实现培养高素质"三创三能"艺术人才的目标,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高职校,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2016-2020年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认真落实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我省、我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常州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常州艺术分院五年制高职"十三五"发展规划》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跟踪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发展竞争力强、就业形势良好的专业,稳步发展具有地区、行业特色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专业结构合理、特色和重点专业优势明显的专业发展格局。

二、专业建设现状:

专业建设紧密围绕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结构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取得一定成效。现设有艺术设计系和艺术表演系两大系,共开设了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表演艺术、播音与主持等四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专业、表演艺术2个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表演艺术专业实训中心"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高水平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校专业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二是重点和特色专业实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三还要加强专业群的建设,力争把设计类专业建成专业群;四加强民族传承和非遗项目的专业建设;四是专业带头人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专业建设基本原则:

专业建设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龙头,是学校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的体现。学校将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改造老专业,积极拓展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建立以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专业设置要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贴当前江苏省、常州市文化与旅游大发展的大好形势在保持专业结构相对稳定的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艺术设计专业要建成民间工艺方向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并取得成果,表演艺术专业加强非遗项目——江南丝竹项目的建设。

2.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专业建设要根据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实训场所、信息化智慧型校园平台等基础条件,体现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可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学校自身资源和可利用资源的优化配置。

3.彰显优势特色原则。

专业建设要集中体现学校特色,应立足常州,面向江苏,立足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建立以艺术设计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力争在2018年将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从艺术设计专业里独立出来,申报成学校新专业。形成专业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专业结构布局。

计划到2020年,建设两个现代化专业群,两个现代化实训基地。

四、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按需设置、适度超前、依托优势、办出特色"的要求,结合常州地区和我省文化产业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采用"优先发展强特专业、稳固优化传统专业"的发展策略,确定了学校第三次创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专业建设策略:根据从艺术学校的办学特性,在专业数稳定的基础上做强做大设计类专业,做精做特表演类专业。在专业的内涵建设上重点拓展艺术设计和播音与主持两大专业,分别围绕艺术设计和语言表达为核心能力积极拓展专业方向,到2020年拟建成的具体目标如下表:

表一:


所在系

专业名称

专业拓展方向

年招生数

艺术设计系

 

 

 

 

 

艺术设计

 

 

 

视觉传达

40

空间艺术

40

民间工艺美术

30

国际班

30

影视动画

数字媒体

40

服装与服饰设计


30


表二:

所在系

专业名称

专业拓展方向

年招生数

艺术表演系

 

 

 

表演艺术

 

声乐表演

20

器乐表演

10

播音与主持

 

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40

旅游管理方向

30


表三:


建设项目

达成目标

责任主体

精品课程(教材)

 

 

 

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艺术表演系

 

二门校级精品教材

一门省级精品课程

艺术设计系

 

四门校级精品教材

国际交流

与合作

 

与国外3所及以上高校合作办学

艺术设计系

与国外合作新增项目至少1个

艺术表演系

两课评比

 

省级研究课或示范课5人

两系一部

 

校级研究课或示范课10人

课  题

 

省级课题各专业1个(结题)

两系一部

 

市级或校级课题各专业1个

副教授

各专业不少于3人

两  系

实训基地

 

省级实训基地3个(两系至少各一)

两  系

各专业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至少8家以上

两  系

名师工作室

各专业1个

两系一部

五、专业建设措施:

2016-2020期间,学校各项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都要围绕专业建设目标进行;要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确保专业建设经费逐年递增;要建立专业建设的检查与评价制度,并配套相应的奖励措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努力把学校的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加强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对学校的专业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各系(部)建立系级专业建设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的,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逐步使专业课程内容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为推动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校建立和健全配套措施,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各专业要根据专业建设与改革发展的需要,吸收行业优秀人员、专家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聘用、顶岗实习等方面积极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合作,深入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学校按照一个提升(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水平)、两个引进(引进高学历专业带头人、引进行业能工巧匠)、三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师德建设工程)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增大聘请行业优秀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优化"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结构优化、适应性强、富有活力且相对稳定的高职教师队伍。

   力争2020年,教职工总数保持在17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占85%以上;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行业企业聘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以上,全校生师比保持在10:1;职称结构: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专业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占40%以上,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达到5%;学历结构:专业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55%以上,其中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占75%以上;建立一支专职教辅人员队伍,提升教辅人员的工作水平。

(四)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素质师德与人文(专业、信息、健康)成长发展平台进一步构建与提升;

2.探索信息化支撑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及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保障体系的建设;

3.进一步完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大校本教材与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

4.加强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效用及机制优化;

5.实质性启动省级特色专业群建设,探索专业课程系统互融的新模式;

6. 创新探索4.5+0.5实践性教学模式;

7. 抓好技能大赛及教学效能与人才质量的带动提升。

(五)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的深入发展

1.继续办好中荷国际大师班访学交流和国际夏令营活动;

2.进一步推进国际创造性思维创意教学及设计与市场对接推广,理实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实践的配合学习;

3.常高艺 "国际班"项目的启动招生和持续推进,探索形成艺术人才培养国际化新模式;

4.进一步拓展与国际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的多元化合作。

(六)探索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培养"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下具有现代学习和信息学习能力的创新性人才新载体新方法。探索各条线信息化支撑下新的工作模式。

1.立足于信息化智慧校园平台上的教育教学创新转型和信息化软硬件支撑平台建设;

2.加强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

(七)紧密结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

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将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每年加大投入,改善现有的实训条件,提升实训功能,使校内实训室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充分满足教学需要,到2020年,建成3个以上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同时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使每个专业建立相对稳定的8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引进利用企业资金和设备,实现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吸引企业产品由校内实训基地组织加工,积极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与企业一起研发新产品,主动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的实训基地、教师能力的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双嬴。

(八)突出高职特色,加强专业教材建设

学校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力争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体系;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和行业标准接轨。专业教材建设要采取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规划教材,同时有计划、有步骤的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专业教材,尤其是重视民间工艺和江南丝竹的教材的开发。

                                                 




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

2016年9月


 


 
常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艺术专业群建设